溥幼好学
明史〔清代〕
溥幼即嗜学,所读书必手钞,钞已朗诵一过,即焚之,又钞,如是者六七始已。或问:“何勤苦如此?”曰:“聊以强记耳。”右手握管处,指掌成茧。冬日手皲,日沃汤数次。后名读书之斋曰:“七录”。
溥诗文敏捷。四方征索者,不起草,对客挥毫,俄顷立就,以故名高一时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,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,抄写后朗诵一遍之后就把它烧掉,又重新抄写,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。有人问他:“你为什么像这样勤奋刻苦呢?”他回答说:“不过用这种方法加强记忆罢了。”他右手握笔的地方,指掌上长了老茧。冬天手指冻裂,每天要在热水里浸泡数次。后来他把他的书房命名为“七录”。
张溥写诗文的思路灵敏快捷,各方来征求诗文的人,张溥连草稿也不起,在客人面前挥笔及书,马上就完成,因此张溥在当时是非常有名的。
注释
溥:明代文学家张溥。
嗜:热爱。
钞:通“抄”,抄写。
始:才。
简析
此文简要记述了明代文学家张溥勤奋治学的故事。张溥自幼好学,读书必亲手抄写,抄完即背诵,随后焚毁再抄,如此反复六七次方止,以此强化记忆,右手因长期握笔而生成厚茧,冬日手裂则以热水浸泡多次。他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“七录斋”,以此铭记勤学之苦;张溥不仅勤学,且才华横溢,诗文创作极为敏捷,名声大噪于当时。全文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张溥勤奋刻苦、才华横溢的形象,强调了勤学苦练对于成就学问的重要性,同时也传达出“书山有路勤为径”的深刻道理。
玉楼春·燕
宋徵舆〔清代〕
雕梁画栋原无数,不问主人随意住。红襟惹尽百花香,翠尾扫开三月雨。
半年别我归何处?相见如将离恨诉。海棠枝上立多时,飞向小桥西畔去。
代别离·秋窗风雨夕
曹雪芹〔清代〕
秋花惨淡秋草黄,耿耿秋灯秋夜长。
已觉秋窗秋不尽,那堪风雨助凄凉!
助秋风雨来何速?惊破秋窗秋梦绿。
抱得秋情不忍眠,自向秋屏移泪烛。
泪烛摇摇爇短檠,牵愁照恨动离情。
谁家秋院无风入?何处秋窗无雨声?
罗衾不奈秋风力,残漏声催秋雨急。
连宵霢霢复飕飕,灯前似伴离人泣。
寒烟小院转萧条,疏竹虚窗时滴沥。
不知风雨几时休,已教泪洒窗纱湿。
金缕曲二首·其二
顾贞观〔清代〕
我亦飘零久!十年来,深恩负尽,死生师友。宿昔齐名非忝窃,只看杜陵消瘦。曾不减,夜郎僝僽。薄命长辞知己别,问人生到此凄凉否?千万恨,为君剖。(只看 一作:试看)
兄生辛未吾丁丑,共此时,冰霜摧折,早衰蒲柳。诗赋从今须少作,留取心魂相守。但愿得,河清人寿!归日急翻行戍稿,把空名料理传身后。言不尽,观顿首。